胡文續:班主任的核心育德能力是什么? |
來源: 發布日期:2023-01-13 人氣:70 |
【個人簡介】胡文續,上海市寶山區行知外國語學校教師,2016年上海市優秀班主任。曾獲得寶山區十佳金獎班主任、寶山區教學能手、寶山區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等榮譽,在第五屆長三角地區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中獲初中組綜合一等獎。 全面了解學生是班主任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起點,是發揮評價促進發展作用的前提,更是促進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在我班上曾發生過一起偷竊事件。那天小毛把140元飯費放在桌肚里,體育課回來后發現錢不見了。得知情況后我悄悄查看了監控,可監控里那個慌張的身影讓我迷惑——這是一個學習和行規都很好的學生。我陷入了沉思:偷竊有時并不是道德問題,很可能是心理問題,小A的問題到底是什么?我決定放一放錢的事,先去了解一下他的行為動機。 我到他家去家訪。整齊的房間、有禮的父親、健談的媽媽與孩子的沉默成了鮮明對比。媽媽說:“親戚家的孩子都很優秀,自己家真是丟臉死了,請老師一定嚴格,孩子出了問題,就讓爸爸狠揍!痹瓉砀改高^高的期待和錯誤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心理壓力的根源。 私下里我跟小A聊了聊,他坦承是他拿走了錢。原來他的錢在公交車上被偷了,他怕父母不信他、又怕會挨揍,當瞥見小毛的錢時,頭腦一熱就......小毛的錢找回來了,偷錢的動機也弄明白了。既然找到了孩子問題的根源出在家庭,后來我便通過電話、家訪、語音、錄像等方式有意識的對他家開展長期的家庭教育指導。 全面了解學生是以育人為目的的行動選擇。在采取教育行動時要堅持用發展的眼光和全面地去看待學生,不能因為學生一時的錯誤,就給他貼上標簽,而是相信每個孩子都不會停留在目前的狀態中、都有發展的潛力。 全面了解學生是以關懷為手段的教育疏導。關懷是建立在與學生共情的基礎上,關懷的前提是能機敏地覺察出學生心理的真正訴求,在行動上可以表現為心理感化,在形式上可以是個別輔導與集體教育相結合。 全面了解學生是以為他人負責的情懷體現。這種為他人高度負責的情懷首先體現在班主任要有不斷糾錯和持之以恒教育的耐心,還體現在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立場審視問題、處理問題的教育機智上。 |